10月末,有消息称,北京市私人购买电动车政策即将出台。听到这条消息,我的第一反应是,这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好举措。然而,看到流传中的草案具体内容时,之前的兴奋一扫而空。
这是一个“拧巴”的方案。草案规定,购买电动车无需摇号,但名下已有传统轿车的车主不能申请购买,购买电动车之后,不能再参与汽油车摇号。很显然,这条规定在传统车和电动车之间划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,你只能选一样。
这样的政策实施之后会是怎样的效果?多位行业专家表示,“会使北京电动车市场范围缩小”,不少电动车企业代表则直言:纯电动汽车在北京将没有销路,更别提普及。既然如此,草案为何要这样设定?为什么打开一扇窗又关闭一道门?我想,还是惯性思维在作怪。其一,凡事一定要设前提、立门槛。这一条在汽车行业屡见不鲜、积弊已久。
比较新鲜的例子是关于汽车企业异地建厂的规定:据称,相关部门内部规定,企业异地建厂必须要有新能源项目、必须有合资自主。没错,鼓励新能源、鼓励合资自主是好的,但异地建厂以这两条为门槛就不免僵化。其结果是,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目的,搞了新能源也上马了合资自主,但完全是应付差事,政策的初衷完全被歪曲。
为什么总要设置这样那样的前提,让事情变得复杂、变得困难?我想说,真不排除一些部门为了强化自己的“存在感”,设一道前提,就增加一项权利。生杀予夺,何其威风!其二,凡事必须要搞平衡,最好一举两得。这一点就更司空见惯了。
就拿这次的电动车购买办法来说,据称,规定传统车车主不能买电动车是为了防止机动车总量的上升,也就是说,既想发展电动车,又不能坏了“摇号、限车”的规矩。殊不知,在汽油车摇号的背景下,对电动车需求最迫切、数量也最大的人群就是已经有车的人,只有他们才会愿意尝试电动车。
再者,限制总量其实并不是目的,它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减少排放,而电动车的增加并不会带来任何排放上涨。历史证明,既要捡着芝麻又不能丢了西瓜,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手空空。一项政策只能完成一个使命,一举多得很难实现。
众所周知,新能源汽车普及障碍重重,但有一点很明确,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让老百姓先用起来,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遛遛。技术问题、安全问题、配套问题天天讨论,但最终还是要在使用中去验证。当前,国家在提倡科学发展观,什么是科学发展?我想,没有发展就不科学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
电动车也是一样,用限制发展的方式不可能实现发展。
本文关键词:普及,新能源,车莫,“,拧巴,”,10月末,有,777电子官网,消息
本文来源:777电子官网-www.thaliametellus.com